发布日期:2025-04-28 22:07 点击次数:67
将军呕心沥血,披肝沥胆,为了王上的大业四处游说、征战,但大王还是听信了小人谗言买股加杠杆,眼看将军性命不保……
战国时期的秦武王重武好战,一直就有问鼎中原之志,即位不久,便想攻打韩国,想着先把家门口这个小国拿下,东进征伐他国的道路就畅通了。于是,秦武王召集左、右丞相甘茂、樗里疾来商讨此事。
这甘茂、樗里疾二人向来不和,在这件事情上也有很大的分歧。
樗里疾认为讨伐韩国劳师伤财,而且不一定能成功,万一到时相邻的魏国和赵国再趁机从背后偷袭,那就危险了,所以此事不可取。
甘茂则认为拿下韩国,是以后挺进中原、一统天下的关键。只要破了韩魏两国的联盟,再与魏国联盟,那赵国不可能越过魏国来相助韩国,此事就有很大把握了。并且自告奋勇前去魏国游说魏王,同时愿意届时带兵出征韩国。
秦武王听了甘茂的话,大喜过望,赏了他好些东西,让他出使魏国。
展开剩余78%甘茂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,他到魏国后,对魏王一番利诱威逼,魏王很快就答应了与秦国联盟,出兵共伐韩国。
按理说,甘茂这时候就该快马加鞭赶回去复命才是,但甘茂有自己的顾虑。他担心自己带兵攻打韩国后,他的老对手樗里疾会在秦武王面前说他的坏话,搞得不好,韩国没攻下来,自己还要丢掉性命。
于是,他派副手向寿先行回国,向秦武王禀报说:“魏王已经答应与我们联盟,但我觉得现在攻打韩国时机尚不成熟,还是再等等好。”
秦武王见甘茂前后态度不一,感到很奇怪,也等不及甘茂回朝,自个儿就跑去边境接他了。
秦武王在一个叫息壤的地方迎到甘茂,当面问他为什么会改变主意。
甘茂说:“攻打一个国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而且耗时长久,万一过程中出了什么变故,那就前功尽弃、得不偿失了。”
秦武王说:“现在魏国已经同意和我们联合攻打韩国,并且由你亲自领兵作战,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”
甘茂避而不答,反倒先给秦武王讲了个故事:
曾参是孔子的门生,素有贤良之名。有一次,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,听闻消息的人没弄清情况,跑到曾参家去报信,对曾母说:“曾参杀人了,您赶紧避一避吧。”
曾母正在织布,听到这话头也没抬,镇定地说:“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。”
没过多久,又有人过来对曾母说:“您的儿子杀人了。”
曾母听了还是不相信,依然泰然自若地织着布。
一会儿,第三个人跑过来跟曾母说:“您的儿子杀人了,现在都传遍了,您再不走就来不及了。”
这次曾母终于相信了这个消息,她扔下梭子,赶紧躲了起来。
秦武王听完这个故事,一头雾水,问道:“你讲这个故事,跟我们攻打韩国有什么关系呀?”
甘茂起身恭敬地向秦武王行了一礼,这才解释道:
“这攻韩一事朝中本来就有争议,这次我带那么多兵马去攻打韩国,等我走后,难免有人在大王面前进言,说我的是非,争论此战的利弊。众口铄金,曾子如此贤明,曾母如此信任他,最后还是听信了传言。我的贤德比不上曾子,我担心到时大王听多了非议之言,最后怀疑我呀!我自己身死事小,就怕灭掉韩国的大业会付诸东流啊!”
秦武王听了,笑着说:“原来你是在忧心这个事情呀!这样吧,为了让你放心,我就在息壤这个地方盟誓,绝不会听信谗言碎语。”
甘茂于是放心出征,攻打韩国的宜阳。
宜阳是韩国的要塞,兵广粮多,甘茂打了快半年也没攻下来。
樗里疾等人趁机在秦武王面前进言,有说攻韩一事过于草率的,有说甘茂没有尽全力的,甚至暗示甘茂有叛国通敌之嫌的。
秦武王刚开始一律不信,禁不住众人多次言说,终于对甘茂攻韩一事起了疑,于是下令让甘茂撤兵。
甘茂接到秦武王的命令后,却并不执行,只是派人给秦武王回了一封信。
秦武王打开信一看,见上面就写了“息壤”两个字,立马想起了与甘茂在息壤的谈话和盟誓,于是明白自己犯了和曾母一样的错误。
秦武王觉得过意不去,便亲自领兵前去支援甘茂,终于将宜阳打下来了。
(故事完)
俗话说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。
伤人的话从一个人口里说出来,可能没有多大的杀伤力,但说的人多了,便能颠倒黑白,甚至害人性命。尤其是信息时代,隔着屏幕看不到发言人的面貌,没在现场的人难辩真假,而发表言论又十分便捷和自由,由此便极易滋生网络暴力。事实上,网暴已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多起悲剧。
一个历史故事,希望看到它的人都能有所感悟,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流言中伤,同时也要提醒自己,明辨是非,谨言慎语,不要跟风做那伤人的施暴者。
感谢您的阅读!欢迎您留言评论。
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,我愿坚守初心,利用小小的阵地,传播正能量买股加杠杆,您的点赞和关注,是我坚持创作下去的动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 上一篇:安全的网上配资 200余名选手竞逐顾家荡!“京杭大运河”皮划艇马拉松系列赛在苏州吴江扬帆启航_赛事_长三角
下一篇:没有了